江南体育最新新闻报道视频-江南今天最新直播视频

Zibo Jianka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., Ltd.

续航1000公里到底是忽悠还是误解?

产品详情

  的一席发言被推上了风口浪尖,他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“能跑1000公里,又能几分钟充完电,而且还特别安全、成本还非常低,,因为这在目前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。”事后这个场面还被许多媒体夸大并渲染成了“中科院院士

  什么NEDC续航能力现在张口就说600公里、1000公里的,这一些数据被翻来倒去的强调。

  首先,看过各种新能源车续航能力实测的小伙伴心里肯定有数,这一些数据普遍是虚高的。具体也可以借鉴我们导报小分队实测小鹏P7续航里程的视频,我们得知宣称能跑670公里的P7,实际只能跑500公里不到。

  其实,这也不完全是车企的锅,他们或许确实稍微美化了一下数据,但这个跟新能源车续航能力的评判标准也脱不了干系。

  目前全球主流的评判标准有三种:NEDC、WLTP、EPA,这三个测试周期的变化取决于所包括的城市/国家/地区驾驶的比例以及天气特征情况。在国内,现阶段主要是采用的是NEDC标准做测试。

  NEDC全称是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(新标欧洲循环测试),它曾被认为是欧洲典型的测试标准,但2017年9月后在欧洲市场上WLTP逐渐开始取代NEDC成为新的标准,2019年9月后WLTP成为了欧洲主流标准,而NEDC现在主要被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广泛地使用。

  NEDC的测试过程包含了4个市区循环和1个郊区循环共5个工况。其具体的测试方法就是将车辆放在一个滚筒台架上来测试,车辆下滚筒带配有电机用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阻力,在车头前还会使用鼓风机来模拟和当前车速相符的气流,其中在市区循环模拟里车速较低,郊区循环模拟中的车速则比较高。

  此外,在NEDC测试的过程中,其余的负载类似于空调、大灯、加热座椅之类的应用都会关闭,因而这个测试状况也是偏“理想化”的。

  纵观整个测试流程显而易见,NEDC的模拟工况与现在城市的实际工况是不相符的,这也是由于该标准最后一次更新的时间是1997年,并没有随时代发展而继续更新。

  有人曾总结说NEDC所得的续航能力结果大概能比实际高出30%,其参考价值并不高。

  如果有人再跟你说这个车NEDC续航能力XXX公里,也不必多想,心里默默给他打个7折就差不多。

  从2021年起,我国也将更新新能源汽车试验方法标准,由现行的NEDC逐步转为变成WLTP。

  WLTP全称是World Harmonized Light-duty Vehicles Test Procedure(世界轻型车辆测试程序),也可写作WLTC,是一套全球统一的汽车油耗测试规程,由日本、美国、欧盟等共同制定,其严格程度比NEDC高不少,可以看作为联合国标准。

  此外,测试时长也从NEDC的20分钟增加到了30分钟,测试中行驶阶段的距离和次数也增加了一倍。WLTP标准还将车辆的滚动阻力、挡位、车重(货物、乘客)等影响因素都考虑到了测试中,更加贴合实际驾驶工况。

  以目前众多的实测结果来看,该标准所测得的新能源续航能力仍会比实际高出10%左右。

  EPA实际是U.S.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(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)的缩写,是目前美国在用的续航能力测试标准,也被称为最严格的标准。

  该标准将油、电车辆分开来测试,考虑到了更细节的差异。对电动汽车,EPA通常使用称为multi-cycle test(多循环测试)的测试程序,该程序需要对电池充满电,然后将车辆停放过夜。第二天,EPA再将电动汽车放在测功机上,并使其连续经受城市路况、高速路况以及混合路况的周期考验,直至车辆完全没电。

  测试中将分为 FTP75 (城市循环)和两个补充循环(SC03 高温空调全负荷运转循环和 US06 高速、更高加速度工作循环)三种工况,最终结果由这三个工况的实测结果通过不同的比例计算所得。

  EPA采用电耗MPGe来表示电动车的能耗,它会在不同路况下记录该车辆的电耗并转化为MPGe表示,并会将每款车型的能耗费用,充电时间直接表示出来,这也能让我们消费者更直接、简单地掌握到每一个车辆的实用信息。

  但我们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,NEDC和WLTP在实现其估算时主要侧重于城市和郊区旅行,因为这是大多数欧洲人遇到的那种驾驶方式。而EPA强调高速公路驾驶,因为美国人在州际公路上花费更多的时间,无论他们是出于休闲原因而上下班还是长途旅行。

  答案是肯定的,我们自己的一套循环工况标准叫做CLTC,全称是China Light-duty Vehicle Test Cycly(中国轻型车辆测试循环),由中汽研中心牵头,目前也正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过程中,还未大范围投入使用。

  或许有哪一天,我们能用上更符合国内驾驶实际的一套标准,说更实在的数据吧。

  但这些数据终究只是“可供参考”,依旧是建议大家在购买或者实际驾驶新能源汽车时,理智看待这些“消费噱头”,结合自己驾驶情况,做好心理预期,作出最合适自己的选择。

   扫一扫快速查看